編者按:自1988年北京中關村高新區建成以來,高新區已經成為我國科技成果創新、轉化的重要陣地,是經濟增長的驅動力量;同時也推動了中國的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優化。隨著中國經濟由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如何在新時代實現高質量發展,為創新型國家建設做出新貢獻,是國家高新區新的時代命題。江蘇省是我國首個實現國家高新區設區市全覆蓋的省份,高新區已成為該省最具競爭力的創新高地、人才高地、產業高地,成為助推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引擎。央視網記者走訪全國唯一的國家級醫藥高新區江蘇泰州醫藥高新區(又稱中國醫藥城),為您講述發生在那里的奮進故事。

望海之情,古今一也。
江蘇泰州,是一個江、淮、海三水匯聚,清、渾、咸三味融合的蘇中城市,有著海納百川的胸懷。泰州醫藥高新區位于揚子江畔,蘇中平原,于2009年升級為國家級高新區,至今整十年。十年的摸爬滾打、爭先進位、創新發展,使得這個我國唯一的國家級醫藥高新區闖出了一些可供復制和借鑒的經驗之路。
創新、開放為高新區發展注入不竭動力
2010年2月,科技部、衛生部、國家食品藥品監管局、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與江蘇省政府共建泰州醫藥高新區機制正式啟動。
2012年12月,部省共建泰州醫藥高新區聯席會議第一次會議正式召開。
2013年10月,泰州醫藥高新區成為全國唯一的國家新型疫苗及特異性診斷試劑集聚試點。
2015年12月,埃博拉疫苗Ⅰ期臨床試驗在泰州醫藥高新區疫苗工程中心完成。
2016年11月,泰州醫藥高新區第一個國家1.1類新藥海姆泊芬正式投產。
……
十年來,泰州醫藥高新區從一張白紙上“零點起步”,走出了一條從無到有、從小到大、跨越發展的奮進之路,創新資源加速集聚,自主創新能力持續提升,產業規模不斷擴大,國際合作廣泛開展,品牌形象逐步確立。
可以說,無論是企業招引、項目建設、平臺搭建、人才集聚,還是城市面貌,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這與醫藥高新區把創新和開放擺在突出位置緊密相連。
“選擇泰州中國醫藥城作為產業化基地,這是經過了多方比較,權衡利弊之后的決定。”泰州復旦張江藥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陳宇說,之所以選擇泰州,主要原因是了解到泰州中國醫藥城的整體規劃和政策支持力度、對企業的扶持力度很大。“對于市值規模相對小的研發型醫藥企業來說,藥廠初期要投資2億多元,僅靠我們自己是很困難的。園區有配套的投資基金參股企業。而且土地、廠房等的建設,都是由園區代建,我們只需要做好研發就行。”陳宇說這些對于企業初期建設起到了很大的助推作用。他進一步表示,園區對企業持之以恒的支持,是他們企業在十年前所看重的。
基于政府主導的有力支持,企業可享受多層面的優惠政策,包括新藥申報、人才吸引、專員服務等福利,還包括江蘇省食藥監局泰州醫藥高新區直屬分局的直接服務,使得園區內企業在研發、生產和流通過程中得到充分的制度保障與技術指導。正是這種創新、開放的姿態,不斷優化營商環境,深化改革使得泰州醫藥高新區承接了不少來自北京、上海等地區的醫藥產業化轉移,這也使得醫藥高新區在未來發展中的脈絡更加清晰。
據了解,江蘇省醫藥產業基礎堅實,醫藥產業園區發展勢頭良好,逐步呈現出集群發展趨勢,形成“四大醫藥板塊”,即蘇中的泰州醫藥高新區、蘇南的蘇錫常醫藥產業群、南京生物醫藥谷與百家匯創業社區及蘇北的連云港新醫藥產業園,各具特色,蓬勃發展。四大板塊園區都極為重視生產技術創新與組織管理創新,產學研一體化的協同創新體系較為成熟。
泰州醫藥高新區有其自身的創新戰略。在發展戰略上,泰州醫藥高新區實行一區多園的運行模式,分設科研開發、生產制造、會展交易、教育教學等多功能區域,從而形成國內產業鏈相對完整、核心競爭力較強的新型醫藥產業園,是江蘇省內發展新醫藥產業的標志性中心。泰州醫藥高新區始終把園區作為一個城市來打造,堅持“以城促產、以產興城”發展思路,高起點規劃,高水平建設,高定位開發,以城市功能的完善提升產業化水平,引領要素資源集聚;以國內外生物醫藥人才、成果及產業等要素資源的集聚,倒逼城市功能的完善與提升,實現產業與城市發展良性互動,初步形成“產城一體、產城共榮”新格局。
在發展思路上,瞄準產業鏈高端環節,積極突破傳統開發園區發展生產制造“由低到高”的模式,以高層次人才和研發類項目為龍頭,集中力量建設新藥創制等各類綜合平臺,帶動生產制造、會展交易、醫藥物流、康健服務等產業的發展,致力打造國內規模最大、產業鏈最完善的生物醫藥集聚區。
在發展模式上,堅持創新驅動,集聚要素資源,著力營造門類齊全、資源共享的產業發展環境。深化產業研合作,始終將高校和科研院所作為創新的源頭活水,園區已經集聚各類研發機構超過90家,進區企業與國內外100多家高校、院所建立產學研合作關系。近年來,一批大院大所落戶泰州醫藥高新區,聚力推動協同創新。
當好“店小二” 五大中心提供專業化服務
泰州醫藥高新區同先進園區相比,始終突出產業專業化,初步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專業”核心競爭優勢。啟動建設以來,該區排除干擾、抵制誘惑,始終圍繞“醫”和“藥”主題,致力于打造中國規模最大、產業鏈最完善的生物醫藥產業基地,以完善的產業鏈推動各類資源的快速集聚。
最近,江蘇美鳳力醫療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魏旭峰博士心情大好,公司運營不到半年,已實現收支平衡,并且按照泰州醫藥高新區與企業的溢價投資協議,投資款項將于近期入賬。“藥城管委會的服務真的是很專業,我們企業在任何時候遇到任何困難,都可以直接打電話找到管委會相關負責人,并且他們會馬上協助解決。”魏旭峰說。

作為國內唯一一個由臨床醫生團隊創建的大動物實驗中心,江蘇美鳳力醫療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7年7月,2018年11月正式運營。泰州醫藥高新區從引進該企業之后就指定招商局的專人負責跟進。“從選址到后期裝修,以及工商、稅務、環保、消防等方面的對接,都是招商局的人給我們在跑,很多事情都是特事特辦。”
魏旭峰提到了一個細節,大動物實驗平臺核心就是更加快捷地為醫療器械研發企業提供科學、嚴謹、準確的臨床前試驗數據,實驗室的潔凈等級與醫院手術室相同,所以空調和潔凈系統用電量較大,為此園區鋪設了專門的電纜為企業解決電增容問題。在企業申請江蘇省科技廳的實驗動物使用許可證時,高新區管委會也是派專人協助,幫企業與科技廳進行溝通,一周多就完成辦理,真正實現了“最多跑一次”。
據了解,泰州醫藥高新區根據醫藥產業特點和專業化要求,不斷優化部門設置。根據藥企發展過程特點,園區設置了企業服務中心、人才服務中心、平臺服務中心、科技服務中心、新藥申報中心等部門,構建了適應醫藥產業發展的最完備的服務支撐體系,這里有最便捷的藥品注冊服務體系、最周到的高端人才服務體系、最完善的公共服務平臺體系、最健全的創業融資服務體系、最安全的知識產權保護體系,等等。這些都為醫藥企業加快發展、搶占先機提供了最有效的保障。
政策上,在藥品生產、醫療器械、成果創新等方面,泰州醫藥高新區制訂出臺了系列政策,推進產業做大、企業做強。與此同時,高新區積極爭取政策支持。比如,2013年,國家新型疫苗及特異性診斷試劑產業集聚發展試點成功獲批,為全國第一家。國家和省財政連續三年、每年分別給予1億元滾動支持,國家開發銀行按照1:10比例貸款支持產業發展。設立“113醫藥人才計劃”,每年拿出1億元專項資金支持領軍型人才、高層次人才、緊缺性人才創業。記者了解到,江蘇美鳳力醫療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陳邁就列入該人才計劃,為公司和個人帶來總計300多萬元的資金獎勵。
國際化成發展的鮮明導向
泰州醫藥高新區堅持樹立國際化眼光,一切按國際理念思考,一切以國際標準規范。在人才引進上,不僅僅著眼于市、省和國內,更注重吸引國際頂尖醫藥科研、經營、管理人才參與園區建設發展,先后引進了 “金三角人才”(在國外搞研發、在國內知名大學做教授、在中國醫藥城實行產業化)加盟高新區創業,使園區成為醫藥人才集聚的洼地和科學家的俱樂部、企業家的沙龍、金融家的樂園。
在成果開發上,堅持以國際通行的美國FDA為標準,突出抓好與國際頂級醫藥研發機構和國際一流醫藥大企業的合作,努力做到技術水平與國際同步、在國內領先。
在環境營造上,借鑒國際知名高科技園區的成功經驗,邀請國際知名專家參與園區規劃設計,建成一批具有濃郁國際氣息的環境景觀和基礎設施項目,不斷增強國內外科學家、企業家的認同感和歸屬感;通過營造有利于企業創新的產業環境、科研環境、服務環境,使企業和人才能夠引得進、留得住、長得大、發展快,使各類創新要素在園區生根發芽,使各類創新資源在特色園區開花結果。
2019年是泰州國家級醫藥高新區成立10周年。泰州市委向醫藥高新區發出了“二次創業”的新號令,醫藥高新區提出了實施“三步走”戰略,建成“中國第一、世界有名”的醫藥名城的戰略部署。第一步,到2020年,躋身國家級高新區50強,主導產業集群基本成型,自主可控現代產業體系初步形成,全市高質量發展主陣地、主引擎地位初步彰顯。第二步,到2025年,力爭躋身國家級高新區30強,進入第一方陣,推動全市高質量發展的支點作用日益凸顯,成為泰州城市新中心、健康名城示范區、高端要素集聚地、創新創業策源地、樞紐經濟新高地。第三步,到2029年國家級泰州醫藥高新區成立20周年,建成“中國第一、世界有名”的醫藥名城。
江在側,海已遠,然而海的精神將永存。
美鳳力借多年的大動物經驗,堅持以“務實求真”為宗旨,累計為4000多家客戶提供品質大動物臨床前服務,得到了客戶的一致好評。如果您有動物試驗、臨床培訓、組織病理、大動物試驗、臨床試驗、產品注冊科研課題等...
請立即點擊咨詢我們或撥打咨詢熱線: 17312606166 ,我們會詳細為你一一解答你心中的疑難。 添加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