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中國科學院大學的研究生進一步搭建跨地域、跨單位、跨學科的學術交流平臺,12月5日-7日動物研究所成功舉辦了中國科學院大學2023年研究生生命科學學術論壇暨動物研究所第十三屆研究生學術論壇。
本次研究生學術論壇分為會場報告和海報展示兩個部分。會場報告分設開幕式主會場和兩個分論壇會場,設有五個主題: 再生醫學、生物膜與人類疾病;生殖健康與發育;有害生物成災與精準防控;動物演化適應于保護;動物分類與進化。本屆論壇共邀請23場大會報告,其中包括6場特邀報告和17場青年學生的報告。同時,論壇分別通過線上和線下兩種方式展示了99張來自不同研究領域的學術海報。
12月5日,研究生學術論壇在B105隆重開幕,出席開幕式的嘉賓有:清華大學教授、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南開大學前校長、生物物理所前所長饒子和院士,動物研究所前所長、中國科學院大學生命科學院院長、河北大學校長康樂院士,動物所所長喬格俠研究員,動物所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劉新建,副所長詹祥江研究員,動物進化與系統學院重點實驗室主任朱朝東研究員,副主任葛斯琴研究員,膜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劉峰研究員,農業蟲害鼠害綜合治理研究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王憲輝研究員,副主任崔峰研究員,動物生態與保護生物學院重點實驗室副主任周旭明研究員。研究生部全體老師和百余名青年學生參與其中。
喬格俠所長首先致辭。她向出席開幕式的嘉賓、專家學者和青年朋友們表示了誠摯的感謝和熱烈的歡迎。她強調,學術交流是研究生培養的重要環節之一,研究生不僅要能夠完成高質量的學位論文,發表高水平的研究論文,而且還要有能力在各種學術交流的場合中,把自己最重要、最出色的科研成果拿出來與同行分享。研究生論壇為研究生提供了學術交流的舞臺,也促進了學科的交叉與融合。她對青年朋友們提出三點希望:一是希望青年朋友們能夠珍惜機會,把研究生生涯中最精華、最亮眼的成果展示出來;二是希望在跨學科、跨領域的對話中,充分領略科學的魅力、不斷碰撞出智慧的火花;三是希望大家能夠相互學習,觀察、吸收他人的經驗,取長補短、相互促進,不斷提升學術交流的能力。
饒子和院士作了“新發再發傳染病病原體結構與功能研究”主題報告。饒子和院士團隊長期從事新發再發傳染病病原體的三維結構研究和創新藥物的研究,在流感病毒、SARS和新冠等冠狀病毒、艾滋病病毒、甲型肝炎病毒、手足口病毒、皰疹病毒、非洲豬瘟病毒及結核分枝桿菌等重要病原體的機制研究方面做出了系統的創新性貢獻。饒子和院士系統介紹了他從事病原體研究三十年的經歷與心得,分享了他對于后新冠時代傳染病防控的體會與建議,并進一步詳細介紹了結核桿菌、皰疹病毒、非洲豬瘟、冠狀病毒等病原體的結構特征與研究。饒子和院士分享了自己的求學和科研經歷,向大家展示了許多珍貴的照片,記錄了他在求學期間和在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工作期間的團隊成員,以及他早期在胰島素晶體結構研究所中的工作成果。他希望在座的同學們以“凝聚、堅持、融合、培養、開放、包容”的原則共筑科研夢。
康樂院士作了“漫談科研”的主題報告。康樂院士帶領團隊多年深耕飛蝗的散居型和群居型型變機理,取得多項原創性重大成果。他從飛蝗型變談起,從蝗蟲體色變化闡述生物學研究與物理、化學、數學等基礎科學研究的統一性。他介紹以蝗蟲表型可塑性背后的調控機制為核心科學問題,用“找差異”“驗功能”和“明機制”的思路剖析了多巴胺通路、型相關的氣味化合物和蝗蟲飛行的表型可塑性的調節,為蝗蟲的監測防治提供了理論指導。他結合自己的科研工作經歷,強調了科研道路上努力的重要性,要聚焦興趣和目標并持之以恒,鼓勵同學們敢于挑戰已有的理論和權威,主動從周圍優秀的科學家身上傳承“想干事、不想落伍”的精神,并鼓勵大家要帶著問題去思考,勇敢地去接觸自己不熟悉的領域,學習新知識、解決新問題。康樂院士風趣幽默的語言和邏輯清晰的表述引來在場同學們的陣陣掌聲。
在分論壇會場上,我們分別邀請到來自北京林業大學、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成都生物研究所、昆明動物研究所、微生物研究所、北京基因組所(國家生物信息中心)、北京生命科學研究院等8位研究生與博士后來到動物研究所,與大家共同交流分享。同時,動物研究所的9位青年學子分享了科研成果,青年學生們利用學術論壇的寶貴機會一起交流,碰撞科研的火花,共享學術盛宴。
研究生學術分論壇特別邀請了三場青年科學家報告,一位是來自南京林業大學生物與環境學院博士生導師、系主任賴江山教授;另兩位是是來自農業蟲害鼠害綜合治理研究國家重點實驗室的金堅石研究員和張云峰研究員。三位青年導師與同學們分享了他們自己的科研成果和成長經歷。
研究生學術論壇閉幕式邀請了動物研究所優秀校友翟晶磊和刁鯤鵬分別做報告。他們分享了科研成果以及從學生到走上工作崗位的經歷,時節如流,不變的是他們對科研的執著與熱愛,并將熱情持續到現在的工作中。
閉幕式進行了2022年度秉志獎學金的頒獎儀式。詹祥江副所長介紹了秉志先生的生平、評審過程、宣布獲獎者名單。秉志先生是動物學家、教育家、中國近代生物學主要奠基人,是中國第一個生物學系和第一個生物學研究機構的創辦人,為紀念秉志先生對我國動物學開拓和發展做出的歷史性貢獻,鼓勵和推動動物學領域創新型人才的培養與隊伍建設,由秉志先生的后輩主動發起設立“秉志獎學金”。該獎學金面向動物所全體研究生,每兩年評選一次。兩位獲獎者分別為:膜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的高素偉同學和動物生態與保護生物學院重點實驗室的谷中如同學。劉新建書記為獲獎者頒發了獎狀和《秉志文存》。獲獎同學接過沉甸甸的獎狀證書,發表了獲獎感言,表示會繼承秉志先生堅持的“公、忠、信、勤、久”的科學精神,嚴謹治學,奮力進取。
本次學術論壇征集到生命科學不同研究領域99張海報,分別有5602人進行了線上投票,以及134人進行了線下有效投票。經過評委專家的認真評選,有10名同學獲得海報最佳創意獎,有10名同學獲得海報最佳人氣獎。
感謝各重點實驗室在研究生學術論壇籌備過程中給予的大力支持,感謝研究生會學生干部以及志愿者們的辛勤工作,感謝物業同事們的熱情服務,感謝全所師生的積極參與!
第十三屆研究生學術論壇獲獎名單(按照姓名筆畫排序)
海報最佳創意獎:馮川、耿丹倩、吉雁南、梁祖龍、劉慧文、宋凌云、涂煒山、徐少華、于曉璐、張前程
海報最佳人氣獎:陳鈺、符玉梅、賀珍、李露露、林巧靈、陶海萍、田哲豪、謝婷婷、余潤澤、莊子研
優秀報告獎:陳逸林、郭永博、賀珍、荊耀彬、劉偉強、劉洋、彭長軍、陶海萍、肖力文、徐承鵬、楊嶺、張毓航、鄒文政
報告最佳風采獎:郭永博、荊耀彬、彭長軍、肖力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