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3日,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舉辦第十七屆公眾科學日活動,公眾科學日是每年由中國科學院統一組織策劃,各研究所集中進行科技創新成果展示,普及科學知識的大型科學傳播活動。今年圍繞 “百年復興路 科學正當時”活動主題,動物研究所組織了 “科普大咖秀”、“科學家精神展播”、“科技創新展”、“走進博物館”、“昆蟲工作坊”和“科普線上播”等豐富多彩的線上線下科普活動。
“科普大咖秀”在動物研究所B105報告廳舉辦,由來自科研一線的科學家們為公眾帶來了《管控物種入侵,保護生物多樣性》、《病毒與疫苗》、《洞穴尋妖記》、《腫瘤細胞如何分工合作對抗治療?》、《人體免疫細胞與病毒的博弈》專題科普講座。科學家們結合自己最新的科研進展和領域內的前沿科學問題,通過生動有趣的科普形式向公眾傳播了生物多樣性保護、動物分類與進化、疫苗和人體免疫、腫瘤異質性等前沿科學知識。
“科學家精神展播”在動物研究所B105報告廳和博物館正門入口處循環放映。視頻以歷史故事、人物訪談和第一視角探訪等形式向公眾講述了研究所歷史、科學家故事和動物研究所特色機構設施。在介紹動物研究所的同時,宣傳科學家事跡、弘揚科學家精神、在青少年心中埋下“科研報國”的種子。
“科技創新展”包括“七十載治蝗風雨路主題展”和“‘生命的種子’干細胞與再生醫學科普展” “七十載治蝗風雨路主題展”以科學家事跡故事長廊、蝗蟲成災全息影像、活體蝗蟲體驗教學和科普書籍等形式向公眾呈現了動物研究所70年來幾代科學家在治理我國農業害蟲方面的科技強國夢。“‘生命的種子’干細胞與再生醫學科普展”以實物展品、全息影像、互動視頻、互動游戲、知識競賽等形式講述了動物研究所在干細胞基礎研究、臨床轉化、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所取得的相關進展,突出成績,帶領公眾揭開神奇的生命奧秘。
“走進博物館”由國家動物博物館面向18周歲以下中小學生和小朋友免費開放。除此以外,為了讓更多的小朋友體驗科學日的魅力,館內特別推出了兩場“昆蟲工作坊”和四場“動物知識專題講解”,帶領小朋友們親自動手制作昆蟲標本,近距離觀察動物標本學習相關知識。
“科普線上播”包括“科普大咖秀”現場直播、科普達人帶領線上觀眾游覽直播以及邀請幸運同學探訪研究所平時不對公眾開放的神秘區域、親身體驗科研工作的科普視頻。活動期間觀看量達1.2萬人次。
本次科學日活動期間遵守安全防疫保障要求,全部采取預約方式,在志愿者和安保人員的共同努力下安全有序接待公眾5000余人次,通過線上線下結合的方式展示了研究所近年來的重大科技創新成果,展現了科學研究在國家重大戰略中的關鍵作用,弘揚科學精神,營造科學氛圍,厚植科學文化,激發了公眾尤其是青少年對科學的關注和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