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術機器人是集多項現代科技手段于一體的綜合體,其用途廣泛,尤其在臨床外科手術中有大量應用,其能通過小切口進行微創手術,相比傳統手術而言,可以降低手術風險,減輕患者痛苦,縮短術后修復時間。同時醫生也可以遠離手術臺操縱機器進行手術,減少手術過程中可能帶來的輻射危害。手術機器人是完全不同于傳統的手術概念,在世界微創外科領域是當之無愧的革命性外科手術工具。
雖然手術機器人輔助手術相對于傳統手術而言有很多優勢,但是我國手術機器人企業在研發過程中卻面臨著諸多的困難與挑戰。研發難度高是其中較為顯著的問題之一,康諾思騰創始人歐國威教授曾在一次采訪中提到,“手術機器人的研發難點主要來自于多個方面:首先是算法十分復雜,做到完全自研和安全并不容易;其次是手術器械需要具有體積小、靈活度高、可靠性高等要求,所以設計者需要對這些工具的設計和生產具有豐富的經驗;第三就是電機的控制,如果沒有精良的電機結構設計與控制算法,無法設計出滿足手術可用性要求的機械手;除此之外,軟件架構的設計同樣關鍵,其需要支持系統集成和人機交互功能。”(來源:搜狐網)
面對在研發中比較常見的問題與難點,企業如何去解決,這就需要專業的技術團隊結合以往的經驗,通過在實驗動物身上多次試驗的驗證,可以找到產品設計的核心問題所在,例如:機械臂的靈敏度、控制臺的活動度、配套器械的夾持力以及器械使用的滿意度等。
近日,通和立泰就收到北京某腔鏡機器人研發公司的邀請,帶領專家團隊走進企業研發基地進行動物試驗,助力器械早期研發階段,為企業器械使用提供專業的服務和多元化建議,加速企業器械研發進程。
通和立泰加速企業研發進程
2023年8月26日,通和立泰攜專家技術團隊來到位于北京的某腔鏡機器人企業的研發試驗基地,本基地是企業在研發廠房內臨時搭建出來的區域,用于研發工程師在早期研發過程中不斷測試,及時發現和解決在測試過程中出現的問題。
在術前準備期間,通和立泰總經理李英俊博士、副總經理楊飛霞女士及臨床專家同委托方研發人員就腔鏡機器人的研究進展、臨床應用科室、研發現狀及市場問題總結等一系列話題進行了深入的探討與交流。
在實驗動物及各類實驗設備準備完畢后,臨床專家與通和立泰的技術團隊在委托方研發人員的配合下,開始按照原定方案實施膽囊切除術、胃腸吻合術、高頻電刀腸系膜切割止血、超聲刀切割閉合、體外爆破壓測試等一系列試驗操作。在試驗過程中,專家就機械臂的靈敏度、控制臺的活動度、配套器械的夾持力、操作滿意度等多個方面向委托方提出了很多的意見與想法,研發工程師結合試驗操作過程中出現的問題與專家的建議,現場制定改進方案并快速組織相關人員開始實施,最終順利完成本次動物試驗操作。
本次試驗結束后,委托方對通和立泰專家團隊的技術水平和專業標準表示極大的肯定,委托方負責人表示:“非常感謝通和立泰專家團隊的到來,你們在我們提出需求后及時將貴司的移動手術室帶到了我們的研發基地,幫助我們完成了第一階段的機器人操作性能評價工作,并對我們機器人的使用提出了很多專業寶貴的意見,在后續研發中我們也離不開通和立泰技術團隊的支持,希望后期能夠長期合作,爭取早日開展臨床試驗,加快產品注冊上市進程。”
目前通和立泰已使用移動手術室為多家委托方機構開展了多次動物試驗,技術人員外出作業經驗豐富,移動手術室內手術設備配套齊全,不僅解決了研發企業設備龐大、不便移動的困難,也在一定程度上為器械的早期研發提供了很大幫助。未來通和立泰將繼續優化動物試驗相關服務標準,為研發企業提供更快速、更高效、更優質的技術服務。

通和立泰作為國內唯一一家屏障級別的以豬為主的大動物試驗科技服務平臺,是北京市科學技術委員會命名的“醫療器械協同創新與共性服務科技平臺”。通和立泰致力于構建以專家為中心的強鏈接科技服務平臺,深耕平臺的專業服務能力,打造專家、企業、科研機構的生態圈,發揮科研項目類孵化器的作用。
通和立泰自成立以來,已服務近300家研發、生產三類醫療器械的企業與科研機構,擁有近500項醫療器械產品臨床前動物試驗的服務經驗,已簽發符合NMPA注冊要求的300余份臨床前動物試驗報告,無一發補。涵蓋心血管類、顱腦類、骨科、眼科、牙科、醫美類、有源類、生物材料類、手術機器人等多個學科產品。
未來通和立泰公司將繼續秉持探求、創新、務實、竭誠的發展理念,協助醫療器械快速取證,推動已取證的創新醫療器械迅速進入醫院,在創新發展的道路上不斷為人類健康做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