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初,河北省委、省政府研究制定了扎實穩定全省經濟運行的一攬子措施及配套政策,即省“1+20”政策體系。《關于穩住經濟的三十條財政政策措施》是20個配套文件之一。
近三個月來,全省財政部門積極發揮職能作用,強化政策資金保障,從退稅減稅、社保費緩繳、專項債券等八個方面,持續發力、精準幫扶,助力穩經濟促發展。
隨著30條財政政策措施一一落地,企業猶如迎來“及時雨”,“真金白銀”的現金流極大提振了市場主體信心。
減輕企業經營負擔,激發市場主體活力
今年以來,受新一輪疫情及經濟下行等因素影響,部分行業和企業受到明顯沖擊。曾經紅火的零售業,今年也成了“特困行業”,這是李娟沒想到的。
李娟是北國商城股份有限公司人資部人事主管。該公司是一家從事零售百貨、超市連鎖、家電連鎖、餐飲娛樂、倉儲運輸、批發配送等經營的大型企業,有8200多名員工。李娟說:“受疫情影響,今年線下門店客流急劇減少,銷售大幅下降,帶給我們不小的經營壓力。”
“另外,光是每個月員工的養老、工傷、失業三項社會保險單位繳費部分就需要600萬元。多虧了國家和省出臺的擴大實施社保費緩繳政策,5到7月,公司緩繳社會保險費1800萬元,幫我們大大緩解了資金壓力。”李娟介紹。
《關于穩住經濟的三十條財政政策措施》提出,對餐飲、零售、旅游、民航、公路水路鐵路運輸等5個特困行業,實施階段性緩繳養老、工傷、失業三項社會保險單位繳費部分政策。后續又將農副食品加工業、紡織業、紡織服裝服飾業、造紙和紙制品業、印刷和記錄媒介復制業、醫藥制造業、化學纖維制造業、橡膠和塑料制品業、通用設備制造業、汽車制造業、鐵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運輸設備制造業、儀器儀表制造業、社會工作、廣播電視電影和錄音制作業、文化藝術業、體育、娛樂業17個行業以及受疫情影響經營困難的所有中小微企業、以單位形式參保的個體工商戶也納入了緩繳范圍。工傷保險、失業保險緩繳期限不超過1年,養老保險緩繳期限到2022年底。
截至8月中旬,河北省為符合政策條件的企業共緩繳養老、工傷、失業三項社會保險費6.5億元,其中,5個特困行業5.5億元、17個擴圍特困行業0.4億元、其他行業的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0.6億元。
李娟說:“盡管經營遭遇困難,但公司沒有裁員。為此,我們還享受了失業保險穩崗返還資金209萬元,并享受一次性留工培訓補助411萬元。”
加大增值稅留抵退稅政策力度,提高失業保險穩崗返還的比例,擴大一次性留工培訓補助……為減輕企業經營負擔,激發市場主體活力,《關于穩住經濟的三十條財政政策措施》打出了一套政策“組合拳”。
各類市場主體是經濟社會發展的生力軍,是擴大就業、促進創業、改善民生的重要力量,但“量多面廣”的中小微企業又是最易受疫情沖擊的薄弱環節。
“我們申請了300萬元的創業擔保貸款,這是小微企業能申請的最高額度,每季度可享受貼息2.8萬元。”朗銳包裝技術(滄州)有限公司財務負責人李華停介紹,作為一家行業領先的創新型包裝技術公司,要想保持領先優勢,需要不斷增強自主研發創新能力,儲備新技術。
李華停說:“我們接的訂單很多是定制化產品,所以每年研發經費投入是一筆大的開支。能享受到財政政策支持,有利于我們輕裝上陣。”
圍繞扶持中小微企業,《關于穩住經濟的三十條財政政策措施》提出,加大創業擔保貸款貼息力度,在政府采購中預留份額、實行價格扣除優惠等一系列政策,進一步紓困解難,解企業燃眉之急。
激勵創新、狠抓項目,服務全省高質量發展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省委十屆二次全會提出,要強化科技創新引領,全面落實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等普惠性政策,推動河北產業結構實現戰略性轉變。
《關于穩住經濟的三十條財政政策措施》全面落實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從信息共享、資格認定、項目鑒定等方面加以細化,并加強培訓輔導、廣泛宣傳報道,讓企業應知盡知、應享盡享政策紅利。
石家莊誠志永華顯示材料有限公司是一家高新技術企業,專注顯示材料領域30余載,產品涵蓋顯示用混合液晶材料、OLED顯示材料以及液晶材料的非顯示應用產品等,旗下SLICHEM品牌在業內享有盛譽。
“要打造行業領先優勢,提高核心競爭力,需要不斷加大研發投入。我們每年在研發上投入的經費都比較大,截至今年8月底,研發投入額4100萬元。如果享受研發費用加計扣除優惠政策以100%計算的話,預計將減免企業所得稅525萬元左右。”石家莊誠志永華顯示材料有限公司的財務負責人王利軍說,研發費用加計扣除對企業來說是一項利好政策,給企業帶來的是“真金白銀”,讓公司能有更多資金投入到研發創新上,對研發人員的個人激勵也有了更多的空間。
科技興則民族興,科技強則國家強。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同樣是企業的“命門”所在。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猶如“強心劑”,最大程度激發了企業創新活力,有力助推了經濟高質量發展。
1號樓、3至7號樓主體結構封頂,二次結構施工完成80%,橋架施工完成10%,消防工程、暖通工程開始施工……8月26日,鹿泉通信技術創新中心項目正緊鑼密鼓地施工。
“項目已完成工程總量的40%,預計12月底全部完工。”鹿泉開發區項目領包負責人趙霞介紹,依托石家莊市在陶瓷封裝這一細分領域的比較優勢,鹿泉區建設了這個高性能陶瓷集成電路產業園,旨在打造千億級新一代電子信息產業集群。項目建成后,預計引進、培育上市企業3至5家,初步測算第五年末年營業務收入將達50億元。
“鹿泉通信技術創新中心總占地面積約為89畝,總建筑面積約12.7萬平方米,總投資8.65億元。項目2022年爭取到地方政府專項債券資金4.5億元,目前已有3.2億元資金投入到項目建設中,為項目建設提供了重要的資金保障。”趙霞開心地說,“以前囿于自有資金限制,區里謀劃的10億元以上項目很少。現在有了專項債券的大力支持,我們可以放開手腳謀劃支撐作用大、帶動力強的大項目、好項目了。”
重大項目是拉動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更支撐著一個地區面向未來的底氣和信心。
《關于穩住經濟的三十條財政政策措施》提出,加快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發行使用,同時在前期確定的交通、農林水利等9大領域基礎上,將新型基礎設施、新能源項目等納入支持范圍。鼓勵將專項債券用作重大項目資本金,發揮專項債券“四兩撥千斤”的撬動作用。
專項債券項目越早越快形成實物工作量,越能擴大有效投資、發揮穩定全省經濟大盤的積極作用。為此,省財政廳超前謀劃、及早行動,于6月17日全部發行完畢全省1920億元專項債券,比國家規定時限提前近半個月,為全國首批完成全部發行任務的省份之一。這些債券資金,有一半多投入到產業園區、交通、水利等帶動投資較為明顯的領域,有力保障了重點項目建設;有三成多用到了醫院、學校、保障性安居工程等民生領域,為持續改善民生提供了資金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