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三季度,南開區法院推出了四個“更優”舉措,主動對接天開高教園司法需求,依法保護科技創新主體合法權益,妥善審理因科技成果、權屬認定、權利轉讓、價值確定和利益分配產生的糾紛,激發科研人員和市場主體創新創業,持續營造更加穩定、公平、透明、可預期的法治化營商環境,服務“創新南開”建設,服務全市高質量發展大局。
一是積極作為,訴訟服務更優。深入調研司法需求,主動研判形勢任務,結合園區特點,召開專題會議,部署服務天開高教園建設的9項司法舉措。積極盤活天津科技廣場,助力天開高教園順利開園,并在工程款項清償過程中,注重維護農民工合法權益,獲得債權人的認可和感謝。截至三季度末,妥善審結園區租賃合同、倉儲保管、建設工程合同、買賣合同、服務合同等經濟、房地產、商事類案件86件,依法審結涉電子商務、文化創意等新業態從業者勞動爭議案件30余件,順利審結涉高校畢業生房屋租賃合同、勞動爭議、勞務合同、民間借貸等案件12件,維護相關主體合法權益。妥善審結涉園區破產債權確認糾紛、對外追收債權糾紛、股東損害公司債權人利益責任糾紛等案件8件,推動僵尸企業市場出清,激發市場活力。妥善審結科創企業相關案件百余件,激發科研人員和市場主體創新創業。依法審結“涉海河英才落戶計劃”案件2件,助力創業者成功落戶,為園區“筑巢引鳳”。
二是保護權益,審執質效更優。開通綠色通道,堅持涉天開高教園案件快立、快審、快執,加大繁簡分流力度,用足用好簡易程序和小額訴訟程序,快審快辦園區涉企糾紛51件,平均審理周期38天。充分發揮審委會和專業法官會議功能作用,研討涉企發改案件81件,發布破產債權確認糾紛、合同糾紛等審委會提示26條,全力清理一年半以上涉企積案5件,院庭長監督疑難復雜、重大敏感的涉企在辦案件72件。深入開展“執行效率年活動”,全區執結涉企案件2666件,執行到位金額7.4億元。緊盯涉企執行程序復雜、久拖不決等問題,綜合運用“總對總”等網絡查控手段,對發現財產及時凍結、扣劃,采取限制消費措施3000余人次,公布失信被執行人1000余人次,司法拘留8人,通過微信公眾號等平臺集中曝光失信被執行人16人次,發布懸賞公告13人次,促進被執行人主動履行。開展專項執行行動3次,執結涉企案件10余件,執行到位金額30余萬元,騰空商鋪面積達4000余平方米,全力兌現勝訴企業合法權益。
三是提升能力,解紛方案更優。積極籌建天開高教園法官工作室,實現解紛關口前移、重心下沉。周密制定籌建方案,全面分析法官工作室成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詳細研究隊伍建設、職能設置、經費開支等情況,并按照上級要求,做好動態調整,確保法官工作室順利開放及良性運轉。抽調骨干法官、法官助理和書記員若干(根據工作量動態調整),組建專門審判團隊,針對園區內由本院管轄的民商事案件,“做堂問診”,面對面解答駐園企業和個人提出的法律問題,并以法官工作室為基地,搭建多元解紛工作平臺,由法官或邀請的人民陪審員、人民調解員、行業協會等進行訴前調解。同時,針對調解不成的案件,實行一站式現場立案服務,指導企業開展網上立案、電子送達,降低訴訟成本,并開展就地審判,切實將矛盾糾紛化解在“家門口”。院領導帶頭積極走訪、調研園區建設和重點企業4次,深入了解亟待解決的法律問題,及時總結審判過程中涉及的司法保護等問題,強化府院聯動,形成合力,努力提升糾紛化解實效。
四是著眼全局,普法產品更優。一方面,細化普法內容,提升普法針對性。以企業需求為導向,聚焦中小微企業面臨的債務清償、融資、勞動用工、房屋租賃等問題,開展全面普法,積極主動幫助企業梳理經營環節中的各類風險點和風險源,針對銀行、擔保公司等企業涉及經營管理、風險防范方面的隱患,發送司法建議6份,督促其堵塞漏洞、完善制度、規范經營。另一方面,創新宣傳方式,打好普法“組合拳”。依托“普法驛站”開展普法講座、張貼普法海報、發放《案說-企業法律風險防范66例》40余冊,增強企業及個人風險防控能力和法律意識。強化以案釋法,利用8家媒體矩陣,發布普法信息和視頻,以司法力量服務中小微企業高質量發展,營造良好法治化營商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