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國之重器”到小微技改,從有形綠色風電到無形專利——
融資租賃服務實體經濟“全面開花”
一提到融資租賃,人們多半想到飛機、船舶、鉆井平臺這些超級“大塊頭”租賃物,日前,市金融局發布的2022至2023年度第二批租賃公司支持實體經濟發展典型案例,顛覆了很多人的認知:在芯片設備、風力發電、小微企業技改乃至企業無形資產等領域,都能看到融資租賃的身影。融資租賃服務實體經濟已“全面開花”。
融入國家戰略?助力先進制造
芯片行業技術壁壘高、投資成本高、研發難度大,在芯片國產化趨勢的大背景下,融資租賃業開始將目光投向這片藍海。
去年,中信金租與一家專門從事芯片測試服務的高新技術企業合作,成功落地1億元芯片設備融資租賃業務,摘下了“我國首單芯片設備融資租賃服務”的桂冠。據介紹,中信金租是以回租方式為企業提供融資租賃支持的,既解決了其擴大設備規模的資金難題,還滿足了它享受相關補貼的實際需求。
在天津東疆綜合保稅區,大飛機的融資租賃早已“宛如平常一首歌”,而飛機模擬機的融資租賃也輕松“破冰”。
日前,天銀金租以國內首臺自主研制的空客A320飛機全任務模擬機為租賃物,通過售后回租模式,為我市一家航空實體制造企業提供了2500萬元的資金支持,助其繼續研發生產飛機模擬機。此舉一方面打破了全任務模擬機的國外壟斷,填補了國內空白,替代了純進口模擬機,同時加快了航空制造服務企業“走出去”的步伐。
市金融局此次推送的典型案例里,最吸引眼球的,當數工銀金租首次聯合國際船東、在中國船廠下單建造液化天然氣運輸船的項目。液化天然氣運輸船是高科技、高附加值的船型,被公認為造船行業“皇冠上的明珠”。本次建造的船型符合長江與遠洋水域“江海聯運”標準,為全球首制。該船舶已完成交付,承擔著馬來西亞到中國的液化天然氣運輸任務。這也成就了融資租賃服務國家“海洋強國”戰略的一段佳話。
推動綠色轉型?綠色租賃走上標準化
眼下,綠色租賃成為租賃行業轉型的一大趨勢。本次發布的案例中,近一半涉及綠色租賃創新,包括風電、光伏、新能源汽車、軌道交通、換電等多個領域。其中,全國首筆標準化綠色租賃業務在津落地,對融資租賃行業綠色轉型尤具示范意義。
今年8月,華能天成融資租賃有限公司通過直接租賃方式,以風機、塔筒和相關電氣設備作為租賃物,投放于甘肅某風力發電項目。合同金額61.64億元。據估算,該項目可節約標煤153.8萬噸,減排二氧化碳當量397.5萬噸。
這是天津東疆綜合保稅區今年6月在全國率先出臺融資租賃綠色評價機制后,按照該機制認定評價的首個綠色融資租賃項目。
去年底,我國商用最大單機容量海上風電場投運,這背后,也有融資租賃的硬核支持。此次擔綱主角的是國新租賃,通過售后回租方式總計投放7.63億元融資租賃款,保障了該項目實現成功并網。這也是全球批量應用單機容量最大的海上風電項目,每年可向粵港澳大灣區提供綠色電力17.43億千瓦時,滿足周邊近90萬戶家庭一年的用電需求,對推動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無形資產也可租賃?支持小微漸成風尚
誰說融資租賃標的物必須是有形的?在天津,知識產權等無形資產也可以。
正奇融資租賃(天津)有限公司就通過無形資產租賃,為天津全和誠科技有限責任公司投放了500萬元資金。
正奇以這家企業的一項生物醫藥領域非核心、有價值專利作為租賃物,同時以一項核心、高價值專利提供質押擔保的模式,開展了“售后回租+質押”模式的租賃業務,解了全和誠的資金困局。
其間,我市還為此創新了司法聽證機制,由法院、監管部門、屬地政府部門、行業協會、高校專家共同“把脈會診”,提出專業意見。現如今,這筆業務也成為行業的一個標桿。
業內認為,這一創新不僅有助于科創企業在核心專利權不便轉移的情況下,實現專利轉化運用和融資,也有助于租賃企業打消對專利權作為租賃物價值缺乏穩定性的顧慮,既讓企業吃下“定心丸”,又為行業發展提供了司法的規則預期,其業務指導意義不言而喻。
需要指出的是,此次受益的全和誠是一家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和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無獨有偶,山東一家主營電解液添加劑的新材料公司,以擁有的操作系統或控制系統軟件著作權等無形資產為租賃物,從遠東租賃那里獲得了4000萬元的融資。
支持小微企業融資,漸成為很多融資租賃公司的必選項。日前,針對中小微企業普遍存在的技術改造資金需求,結合各地政府推出的鼓勵制造加工行業發展的專項資金支持政策,平安租賃推出了“技改直通車”融資產品,已幫近百家企業完成設備采購,助力企業技術升級。
市金融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作為融資租賃聚集區,接下來我市將持續優化支持政策和管理模式,結合國家產業導向,進一步引導支持租賃公司加大對實體經濟特別是科技創新、先進制造、綠色發展和中小微企業的支持,這也是融資租賃行業自身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