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是我國最常見的慢性病之一,是以血糖升高為主要表現的系統性疾病,2015年至2017年流行病學調查顯示我國18歲及以上人群的糖尿病患病率為11.2%,其中2型糖尿病占90%以上[1, 2]。既往糖尿病的治療主要是生活方式干預及藥物治療,近些年針對糖尿病及并發癥的創新療法不斷涌現,例如內臟血管交感神經消融、腰交感神經節消融等。糖尿病動物模型是創新藥物及創新醫療器械有效性驗證的前提,尤其是創新醫療器械的有效性驗證往往需要糖尿病大動物模型。應市場需求,美鳳力投入人力、物力,通過前期的大量摸索,成功建立了周期短、經濟穩定的1型、2型糖尿病大動物模型,可滿足糖尿病領域創新醫療器械及藥物有效性評價的需求。

1型糖尿病(type 1 diabetes mellitus,T1DM)主要以胰島β細胞功能破壞、胰島素分泌絕對缺乏為主要特征。國際上最早通過外科切除胰腺的方法建立1型糖尿病大動物模型,但是外科手術創傷大,并且破壞胰腺的外分泌功能,目前已經很少采用。化學藥物直接誘導胰島β細胞損傷是目前1型糖尿病最常用的建模方法,常用的化學藥物包括鏈脲佐菌素 (streptozotocin,STZ)、四氧嘧啶 (alloxan)等,其中STZ對胰島β細胞破壞選擇性高,毒性相對較小,造模穩定、快速、種屬選擇性不強,是目前使用最為廣泛的誘導藥物[4]。自發性糖尿病動物模型減少了人為因素,更接近于人類疾病病生理過程,但是價格昂貴,并且主要集中于嚙齒類動物,大動物缺少穩定的自發性糖尿病模型。轉基因動物模型技術復雜,目前應用較少。

小型豬胃腸結構、營養吸收、胰腺發育和形態以及脂質代謝機制與人類相似,尤其是胰島素結構與人類只差一個氨基酸;小型豬心血管結構與人類相似,便于血管介入類醫療器械的驗證,并且小型豬飼養繁殖容易、成本低、體型相對穩定,是除靈長類(猴)以外的優選建模動物[5]。美鳳力通過前期的探索,采用靜脈/腹腔注射STZ的方法,建立了穩定、可靠的小型巴馬豬1型糖尿病模型。通過STZ注射方案的優化,我們在降低STZ不良反應的同時,增加了實驗動物建模后的穩定性,2~3周即可建立穩定的1型糖尿病模型。經過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OGTT)/靜脈葡萄糖耐量試驗(IVGTT)確認,模型動物符合糖尿病的診斷標準(空腹血糖≥7.0 mmol/L,OGTT 2 h 血 糖 ≥11.1 mmol/L),并且穩定可靠。
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從早期胰島素抵抗為主伴胰島素相對分泌不足,逐步進展到以胰島素相對分泌不足為主伴胰島素抵抗為特征。胰島素抵抗和胰島素相對分泌不足是2型糖尿病主要病生理學特征。
自發性2型糖尿病動物模型主要集中于嚙齒類動物,國內有高血糖傾向表現巴馬豬的報道,但是未達到糖尿病診斷標準。通過單基因敲除及多基因敲除方法國際上已經構建出小鼠2型糖尿病動物模型,但是是技術復雜,成本高昂,尚未在大動物中復現。目前國內外主要通過化學藥物或飲食誘導,構建2型糖尿病大動物模型。通過靜脈/腹腔注射STZ等化學藥物,可以快速破壞胰島β細胞功能,抑制胰島素分泌,但是更加接近于1型糖尿病的病生理機制,缺乏“胰島素抵抗”的2型糖尿病特征。通過高糖高脂飲食誘導,模擬2型糖尿病的危險因素,可以構建“胰島素抵抗”的病生理特征,但是周期長(6~12個月)、喂養成本高、不可控因素多,難以滿足市場需求。
美鳳力通過前期的大量摸索,采用多次小劑量靜脈/腹腔注射STZ聯合高糖高脂特殊配方飼料喂養的方法,成功建立周期短(2~3個月)、經濟、穩定的2型糖尿病小型巴馬豬模型,并發癥少,成功率高。經過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OGTT)/靜脈葡萄糖耐量試驗(IVGTT)、糖化血紅蛋白(HbA1c)確認,模型動物滿足糖尿病的診斷標準,并且胰島素抵抗指數(HOMA-IR)明顯升高,符合2型糖尿病“胰島素抵抗”的病生理學特征。
美鳳力目前已成功建立周期短、經濟穩定的1型、2型糖尿病大動物模型,可為糖尿病領域創新醫療器械及創新藥物的有效性評價提供第三方服務。目前我司正在積極拓展糖尿病心肌病、糖尿病腎病、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等糖尿病并發癥大動物模型,歡迎有相關實驗需求的申辦方與我司聯系洽談。美鳳力一貫秉持“服務創新、規范評價”的服務宗旨,將持續助力我國創新醫療器械的發展。
美鳳力借多年的大動物經驗,堅持以“務實求真”為宗旨,累計為4000多家客戶提供品質大動物臨床前服務,得到了客戶的一致好評。如果您有動物試驗、臨床培訓、組織病理、大動物試驗、臨床試驗、產品注冊科研課題等...
請立即點擊咨詢我們或撥打咨詢熱線: 17312606166 ,我們會詳細為你一一解答你心中的疑難。 添加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