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貫徹落實“一帶一路”戰略,積極推進我國動物學跨越發展,促進國際間的合作與交流,國際動物學會(ISZS)和新西蘭梅西大學自然與計算機科學學院于2019年12月2日至12月7日在新西蘭梅西大學共同召開了“第十一屆整合動物學國際研討會”。會議由梅西大學自然與計算機科學學院承辦,得到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中國科學院國際合作局、中國科協國際聯絡部、梅西大學、國際自然保護地聯盟(IAPA)、Lotek新西蘭有限公司的支持。來自18個國家的146名科學家及學生出席了會議。本次研討會的主題為“動物保護與動物學研究”。本屆會議是自整合動物學國際研討會(ISIZ)創辦以來,第一次走出國門在國外召開。
開幕式由梅西大學紀維紅副教授主持,新西蘭環境局自然保護部官員Daniel Harrison、梅西大學自然與計算機科學學院院長Dianne Brunton教授、國際動物學會主席張知彬研究員在開幕式上分別致辭。國際動物學會辦公室主任熊文華博士向與會代表介紹了國際動物學會及學會主辦的SCI雙月刊《Integrative Zoology(整合動物學)》工作進展。開幕式上,會議還為《慶祝國際國際動物學大會創始130周年、國際動物學會成立15周年畫冊》舉行了揭幕儀式,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副所長喬格俠研究員、Dianne Brunton教授、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Daniel T. Blumstein教授、比勒陀利亞大學Andre Ganswindt教授、張知彬研究員、紀維紅副教授共同為畫冊揭牌。
新西蘭環境局自然保護部官員Daniel Harrison在開幕式致辭中介紹了新西蘭對動物的保護情況,多數動物物種均為新西蘭特有物種,并稱新西蘭是地球上動物宜居生存空間。
梅西大學自然與計算機科學學院院長Dianne Brunton教授在開幕式致辭中對遠道而來的專家學者表示熱烈的歡迎。她介紹說,新西蘭的生態修復工作處于世界領先地位,有很多生態系統和物種恢復的成功案例,梅西大學的自然與計算機科學學院在這個領域做了很多研究。希望以此次會議為契機,與全世界各地的生態學工作者交流、分享工作經驗。
國際動物學會主席張知彬研究員介紹了國際動物學會宗旨和過去15年取得成就,指出解決世界當前面臨的動物問題依然需要依靠整合動物學的方法和思路。他感謝各位專家、學者對國際動物學會一如既往的支持和關心,感謝梅西大學為這次會議組織提供了幫助,感謝承辦方為這次會議的順利召開付出的努力。
大會共安排了7個大會報告,分別是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Daniel T. Blumstein教授的“保護行為學:恐懼因素的作用(Conservation behaviour: A fearful perspective)”、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張知彬研究員的“為什么對抗者開展合作:來自種子-鼠類系統中的一些證據(How and why antagonists cooperate? Some evidences in seed-rodent system)”、新西蘭梅西大學Dianne Brunton教授的“島嶼、保護與研究:人為遷移誘導的隔離對鳥類鳴叫文化進化的影響(Islands, conservation and research: the effects of translocation-induced isolation on the cultural evolution of bird song)”、南非比勒陀利亞大學Chris Weldon教授的“生活史演變對營養攝入目標和氧化應激的影響(Consequences of life history evolution for nutritional intake targets and oxidative stress)”、南非比勒陀利亞大學Andre Ganswindt教授的“排泄物類固醇分析用于監測野生動物生殖功能對應激的反應(Faecal steroid analysis for monitoring reproductive function and responses to stressors in wildlife)”、中國西北大學郭松濤教授“靈長類動物保護——一種整合方法(Primate conservation-- an integrative approach)”、新西蘭梅西大學James Dale教授的“鳥類保護和比較方法(Avian conservation and the comparative approach)”。這些大會報告從不同側面體現了當前整合動物學領域的最新發展動態和前沿。
大會還組織了73個口頭報告、34份墻報,歸為10個專題:1)紅外相機對野生動物監測與保護;2)無脊椎動物進化與生態;3)脊椎動物的行為生態、進化和保護;4)人類與野生動物相互作用:沖突與共存;5)城市作為一個新的生態位;6)無脊椎動物行為;7)生活在邊緣:極端環境中的動物;8)候鳥與進化;9)野生動物疾病;10)動植物互作與協同進化。會議期間,與會代表就相關主題進行了廣泛的交流與研討。會議期間還安排了墻報及自由交流時間,不僅增加了對動物學領域新的了解,而且創造了國際間的交流和合作機會。
本次大會從學生參會者中評審出了3個優秀墻報、2個優秀口頭報告。張知彬主席、Anne Wignall博士等為獲獎者頒發證書和獎金。隨后,張知彬研究員在閉幕式上進行大會總結,他總結說,會議取得圓滿成功,感謝各位報告人的貢獻,感謝會議承辦方的辛勤付出,歡迎與會代表積極參加2020年在南非舉辦的第二十三屆國際動物學大會。
會后,還組織了3個培訓及實地考察活動,包括蒂利蒂利馬唐伊島——島嶼生態系統修復示范、陶哈拉努伊地區公園——沿海“大陸島”生態系統修復示范、新西蘭生態系統與芒格陶塔伊山內陸生態系統修復示范。新西蘭是一個生物入侵嚴重的國家,人為帶來的鼠類、食肉獸成為島嶼鳥類的殺手,已造成許多土著種滅絕。因此,入侵種的防控和治理極為迫切。這次會議讓參會者真正感受到了新西蘭在動植物保護上面臨的巨大挑戰,并探討了合作的機會。 參會代表紛紛表示,通過參加會議,開闊了眼界,交流了學術,結交了伙伴。
國際動物學會(ISZS)是首個隸屬于中國科協和中國科學院,并在中國民政部登記注冊的動物學科國際組織,秘書處掛靠中科院動物研究所,其前身是1889年創立于法國巴黎的國際動物學大會。國際動物學會自2004年成立以來,已在世界各地主辦4屆國際動物學大會;11屆整合動物學國際研討會;2006年編輯出版學會官方SCI刊物《整合動物學》(Integrative Zoology),2018年影響因子2.14,位列全球動物學SCI期刊前12.35%(21/170);發起、承擔、協調若干國際科學研究計劃和聯盟工作,如BCGC、FAO-APFISN、亞太野生動物疫病網絡、國際自然保護區聯盟等;主辦承辦7期動物科學國際教育與培訓班。過去十五年,國際動物學會對推動世界范圍內動物學發展與合作發揮了重要作用,引領了國際整合動物學發展。
美鳳力借多年的大動物經驗,堅持以“務實求真”為宗旨,累計為4000多家客戶提供品質大動物臨床前服務,得到了客戶的一致好評。如果您有動物試驗、臨床培訓、組織病理、大動物試驗、臨床試驗、產品注冊科研課題等...
請立即點擊咨詢我們或撥打咨詢熱線: 17312606166 ,我們會詳細為你一一解答你心中的疑難。 添加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