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首例 他們用光指揮斑馬魚的白細胞 盡管現代醫學研究已經相當發達,但迄今為止,人類許多重大疾病主要還是依賴人體自身的免疫系統來對抗,如癌癥的免疫治療。另外,據統計,在傳統的藥物遞送方式中,很多時候藥物到達病灶位置的劑量可能還不到1%。這意味著絕大部分藥物在遞送途中丟失了。 2022-07-14 資訊 15
迄今最全斑馬魚基因圖譜發布 有助更好地研究癌癥等疾病 最新研究由DANIO-CODE聯盟開展,該聯盟由來自世界各地的27個實驗室組成。研究論文報告了參與調控斑馬魚基因表達的140000個DNA區域,并詳細介紹了涉及數字胚胎發育階段的DNA的細節。該研究利用了1802個斑馬魚樣本,每個樣本有數百萬個數據點,為轉基因育種和發··· 2022-07-05 資訊 24
斑馬魚:探索神經和免疫系統與微生物群之間的相互作用 摘要:動物在很大程度上依賴其神經和免疫系統感知環境并在環境中生存。盡管傳統觀點認為大腦是免疫特權器官,但神經和免疫系統相互作用會產生重大后果。環境中的微生物是刺激的主要來源,可以與動物宿主建立從致病性到互惠性的關系。各種人類和實驗動物系統的··· 2022-06-28 資訊 19
斑馬魚模型在化妝品功效評價研究中的應用進展 斑馬魚具有個體小、易飼養、胚胎透明、易觀察等優勢,是一種廣泛應用于醫學和毒理學研究的模式 生物。 因其具有可高通量篩選、測試周期短、實驗結果可信度高等優勢,近年,斑馬魚逐步用于化妝品功效評價,且 成為化妝品行業認可的評價方式,也是學者們研究的熱點。··· 2022-06-21 資訊 22
Nature Communications:揭示肺魚類食殼性起源與快速演化 近日,中科院院士、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朱敏團隊在《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發表了關于楊氏魚食性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圖1)。該成果探究了兩件保存有與食性相關的解剖學結構的標本,揭示了楊氏魚的食殼性,并定量分析了肺··· 2022-05-29 資訊 16
斑馬魚仔魚:bdnf基因敲除導致晝夜節律失調 摘要:腦源性神經營養因子 (BDNF) 在神經元生長和分化、神經元可塑性、學習和記憶中起關鍵作用。 我們使用 CRISPR/Cas9 技術構建了一個重要的 斑馬魚Bdnf 基因敲除突變系,并對其進行了分子和行為表征。盡管在形態學檢查中沒有發現明顯的缺陷,但與野生型同系··· 2022-05-24 資訊 33
科研人員解析斑鱉的全基因組序列:其與中華鱉親緣關系密切 中新網昆明5月12日電 (記者 胡遠航)記者12日從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獲悉,該所和長沙生態動物園合作,成功組裝出了全球最瀕危龜鱉類物種斑鱉的高質量參考基因組序列,并解析其適應性進化基礎。研究人員發現,斑鱉與中華鱉親緣關系密切,然而在54.4百萬年前··· 2022-05-13 資訊 5
劉龍奇/董志強/徐迅利用時空組學技術繪制斑馬魚胚胎發生的轉錄組圖譜和發育軌跡 脊椎動物胚胎發育是受到嚴格時空調控的動態過程。在這個過程中,細胞會受到轉錄因子,信號通路,細胞外基質等多種因素的共同影響,從而導致細胞在短時間發生基因表達和細胞狀態的劇烈改變,并走向不同的命運,推動胚胎發育進程。因此,系統性的探究在不同時空··· 2022-05-04 資訊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