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項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沃爾巴克氏體蚊子釋放行動產生了“令人鼓舞”的結果,該結果日前在芝加哥舉行的美國熱帶醫學與衛生學會年會上公布。
沃爾巴克氏體是一種防止登革熱病毒傳播的細菌。哥倫比亞3個人口稠密的城市在引入攜帶沃爾巴克氏體的蚊子后,登革熱發病率在幾年時間內急劇下降。在一些蚊子孳生良好的社區,登革熱發病率甚至下降了94%~97%。
據《自然》報道,這些轉基因蚊子是由非營利組織世界蚊子計劃(WMP)釋放的。WMP一直在澳大利亞、巴西、印度尼西亞和越南等國進行類似實驗。澳大利亞莫納什大學的流行病學家Katie Anders說:“就覆蓋的人口和面積而言,此次在哥倫比亞的釋放是迄今為止全球規模最大的沃爾巴克氏體蚊子的持續釋放?!?/p>
當感染了沃爾巴克氏體后,蚊子傳播登革熱和寨卡病毒的可能性要小得多,因為這些細菌會與病毒抗爭,昆蟲還會把細菌傳給后代。研究人員希望,無論這些經過改造的蚊子被釋放到哪里,它們都能與野生蚊子雜交,并且攜帶沃爾巴克氏體的蚊子的數量最終會超過野生蚊子。
WMP于2015年首次在哥倫比亞阿布拉山谷部署這種轉基因蚊子,并逐步擴大蚊子釋放范圍,直到2020年底。最終,總面積135平方公里、擁有330萬人口的貝洛市、麥德林市和伊塔圭市,被轉基因蚊子完全覆蓋。WMP的研究人員認為,當超過60%的當地蚊子攜帶沃爾巴克氏體時,該地區就得到了“全面治療”。
科學家將“全面治療”地區的登革熱發病率與該地區干預前10年的發病率進行比較后發現,貝洛市和麥德林市的發病率下降了95%,伊塔圭市的發病率下降了97%。自該項目啟動以來,這些地區未發生過大規模登革熱疫情?!暗侥壳盀橹?,這些蚊子已經持續抑制登革熱6年了?!盇nders 說,“我們已經看到沃爾巴克氏體對現實世界的影響?!?/p>
但測量這種干預措施對登革熱發病率的影響可能非常棘手,因為登革熱發病率會隨年份自然波動。美國圣母大學的流行病學家Alex Perkins說:“引入干預措施后,登革熱病例的減少可能只是一個巧合。”
Perkins指出,評估公共衛生干預效果的黃金標準是隨機對照試驗。WMP在印度尼西亞日惹曾進行了一項研究——在一個城市的一些地區釋放蚊子,并將登革熱的發病率與沒有接收蚊子的地區進行了比較。結果表明,該技術可將登革熱的發病率降低77%。WMP目前正在巴西貝洛奧里藏特開展類似的活動。
盡管取得了積極的成果,但沃爾巴克氏體蚊子尚未得到世界衛生組織(WHO)的正式認可。該技術有待WHO病媒控制咨詢小組的評估。
WMP打算繼續擴大該項目的規模。今年早些時候,該組織宣布計劃在巴西建造一家工廠,生產未來10年在該國許多城市地區釋放的轉基因蚊子。但他們仍然面臨挑戰,例如,部署蚊子的戰略必須適應每個地區的地理和社會環境。另外,有些地區可能會很難進入,各個社區對該項目的參與程度也會有所不同。
“在巴西,我們與當地衛生當局合作,但有些城市沒有能力幫助我們部署,所以我們需要找到其他合作伙伴,甚至雇人來提供服務。”巴西奧斯瓦爾多·克魯斯基金會的蚊子傳播疾病專家、WMP的合作者之一Luciano Moreira表示,“當我們進行規劃時,必須看到每個地方的現實情況,并進行相應的調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