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IM和UCSF的研究者們和他們的小鼠朋友們發現了這群“好怕怕”的細胞,研究成果“Anxiety Cells in a Hippocampal-Hypothalamic Circuit”發表在最新的《Neuron》上哦!

在講這個故事之前,我們先介紹兩種最為常用的評價小鼠焦慮水平的行為學實驗:高架十字迷宮實驗(Elevated plus maze, EPM)
曠場實驗(Open field test, OFT)
這兩種方法的原理都是基于小鼠的趨避性——也就是小鼠畏懼開闊、未知、可能具有危險的場所,而天性喜歡“貼墻”活動。
南模生物可提供單項或成套的小鼠行為學分析服務
高架十字迷宮(EPM)
由開放臂(open arm)和封閉臂(close arm)各兩條組成,呈十字形交叉,交叉部分為中央區域。整個十字形迷宮距地面有一定的高度。
小鼠面對開放臂產生好奇心而想要探索,同時又有著趨暗避明的天性,兩者之間發生探究與回避的沖突行為,產生焦慮心理。可以通過比較小鼠在開放臂和封閉臂內的滯留時間和路程來評價小鼠的焦慮行為。一般認為,小鼠在開放臂中滯留的時間和路程越多,小鼠的焦慮水平越低。
曠場實驗(OFT)
裝置一般有一個正方形的箱子,頂部有攝像機。
這個正方形的場地可以劃分為中央區域(center)和周邊區域(periphery)。
小鼠如果在中央區域的活動越多,說明小鼠的焦慮水平相對就越低。當然,評價焦慮水平的行為學實驗還有很多,比如:穿梭箱試驗(Shuttlebox test),明暗探索實驗(Light/Dark Exploration Test),社交活動試驗 (Social interaction test) 等等。以后我們再一一介紹。
科學研究表明
1.利用神經元鈣離子成像技術(calcium imaging),將小型顯微鏡插入實驗小鼠的大腦中,記錄大腦海馬區域中細胞的活動情況。
在EPM中,當小鼠探索開放臂時,海馬腹側CA1(Ventral CA1, vCA1)區域的神經元細胞活動明顯增加。當小鼠在開放臂中向高架下方探頭時,vCA1神經元活性進一步升高。此外,vCA1激活水平與小鼠對開放臂的躲避程度呈正相關。小鼠越焦慮,vCA1神經元細胞越活躍。
2.利用光遺傳學技術使vCA1神經元細胞沉默,小鼠就會放棄相對安全的封閉臂,反而徘徊在EPM開放臂上,遠離防護墻。
3.在抑制性GABA能神經元特異性Cre小鼠(vGAT-Cre)中使用鈣離子成像技術發現,vCA1抑制性中間神經元并未參與到與焦慮相關的行為(對開放臂的探索)中。
4.基底杏仁核(BA)和外側下丘腦(LHA)是兩個與焦慮相關行為、習得性恐懼、壓力抑郁密切相關的腦區。
利用光遺傳學技術發現,vCA1神經元既投射到BA,也投射到LHA。
用兩種不同的逆行示蹤染料染色發現,投射到BA的vCA1神經元與投射到LHA的vCA1神經元并不重疊,是兩群不同的細胞。
5.這兩種不同的vCA1投射回路對小鼠的行為有不同的作用:
激活vCA1-BA投射后,小鼠場景恐懼條件反射的建立受到干擾;而激活vCA1-LHA投射不影響場景恐懼的編碼與讀取。
激活vCA1-LHA投射反而使小鼠在曠場實驗中中央區域的探索顯著減少,增加了小鼠的焦慮水平;而激活vCA1-BA投射不影響小鼠的焦慮行為。
6.利用可逆行感染投射神經元的2型犬腺病毒CAV2-Cre,分別注射在BA或LHA區域,結合鈣離子成像技術發現,EPM實驗中,vCA1-LHA神經元在開放臂與封閉臂之間的活性變化差異更明顯,而且被開放臂激活的焦慮細胞中vCA1-LHA神經元也占據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