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在黑暗中找到食物可能會很復雜。日本鹿兒島大學和美國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學的研究人員說,這就是為什么日本海鯰——日本鰻鯰——會配備有能夠檢測到水中pH值略微變化的傳感器。相關文章發表于2014年6月6日的《science》雜志上。

John Caprio及其同事提出,這些傳感器可讓鯰魚感覺到它們獵物的“呼吸”,從而幫助鯰魚能在它們稱之為家的黑暗、渾濁的水中獵取食物;John Caprio及其同事在這些魚中發現了這些以往未被發現的傳感器。當研究人員對這些日本海鯰的味覺系統進行研究時,他們注意到這些魚的觸須或“胡須”對周圍二氧化碳及原子氫有著相當好的敏感性。于是,他們將這些魚與一種多毛綱蠕蟲——這是這種魚最愛吃的——放在水族箱內,而這些蠕蟲處于隱蔽的環境中。這些蠕蟲在呼吸時會釋放微量的二氧化碳和原子氫,從而將水的pH值略微降低,而研究人員發現,鯰魚在這些蠕蟲附近所花的時間會遠遠多于在水族箱其它任何地方所花的時間。
在漆黑的水中,Caprio及其同事用紅外照相機證實,即使蠕蟲不在的時候鯰魚也會找到pH略微下降的地方。據研究人員披露,當鯰魚發現小塊的pH較低的區域時,它總是會變得活躍并處于某種有食欲的搜尋模式。他們說,在pH為8.1或8.2的自然海水中,鯰魚的敏感性最高,但當水的pH值上升至8.0以上時,其敏感性會急劇下降。這些發現意味著,如果海洋如預測繼續酸化,日本海鯰的獵取能力會受到損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