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一天中最后一抹夕陽消失在地平線,博物館的一切真的會像好萊塢影片《博物館奇妙夜》一樣“活”過來。蝴蝶飛出了櫥窗,瀕危野生動物在陳列柜中開始漫步,入侵生物氣勢洶洶地趕來,你親手制作的“鳥巢”竟真的溫暖了候鳥,那些“動物腳印”也開始“訴說”它來過的故事……
在北京奧林匹克公園旁,就有這樣一座動物多樣性的寶庫——國家動物博物館。7月29日晚,在國家動物博物館“科學之夜”,我們遇見了一個難忘的動物派對。炎炎夏日,孩子們睜著好奇的眼睛,辨別著不認識的動物,洞悉著自然界的秘密。

噓,請放慢腳步,故事的主角就要登場了。
“不要等到珍稀才去珍惜”
剛進館?你可以先移步到右手邊的展臺,領本國家動物博物館的宣傳冊,封面上20多種珍稀保護動物畫像,就是你今天要探秘的內容,找到它們并記住它們的名字吧。

“提醒您,世界上每天至少有1個物種正在消失……”熒光浮動的一行字映入眼簾,讓人醍醐灌頂。
“這里是瀕危動物展廳,歡迎你們!”鎮館之寶白鱀豚和江豚齊刷刷游了過來,笑瞇瞇跟前來參觀的小朋友們打起了招呼。
它倆一大一小、一黑一白,小而黑色的是被譽為“長江的微笑”的長江江豚,另一件大而白色的則是“長江女神”白鱀豚。
“其實,我的家族已經幾乎滅絕了。20世紀50年代,我被安徽漁民在捕魚過程中誤捕上來,后來被制作成標本。2002年,生活在中科院水生生物所的我的同類“淇淇”離世,這意味著它可能是人類能夠見到的最后一頭白鱀豚了。” “長江女神”感慨地說。

江豚告訴我們,瀕危動物展廳有130余件標本,以我國瀕危獸類為主,也包括魚類、兩棲爬行類、鳥類等。“穿山甲、華南虎、雪豹、云豹、金貓、林麝、長臂猿、白頭葉猴,也都是人類的朋友,請不要用槍聲驚擾我們的安寧,請給我們一個自由自在的家。不要等到我們變成珍稀動物才想起來珍惜我們。”
“謝謝這條充滿愛的生態長廊”
告別了瀕危動物們,青藏鐵路旁的藏羚羊向我們揮了揮手。

“這里是我國建設的野生動物生態走廊,在美麗的可可西里,青藏鐵路沿線橋梁下方和隧道上方,都有我和小伙伴們的專用通道。” 藏羚羊說,一列列呼嘯而過的火車并沒有打擾它們的生活。
野生動物生態走廊就是通過走廊的形式把若干個保護區連接起來,減少保護區“孤島”效應對其間生存的野生動物的不利影響,已經逐漸成為傳統瀕危物種保護模式的重要補充。
雖然我國建設時間不長,但在大熊貓保護方面已取得初步成效。在四川臥龍的四姑娘山地區,大熊貓生態走廊從根本上改善了大熊貓野生種群生存環境,使種群數量保持在一定水平。
“我們不僅是爸爸媽媽的驕傲,更是‘可可西里’的驕傲,我們不懼嚴酷的生存環境,請放下獵槍,讓我們安心奔跑在草甸高原吧。” 藏羚羊好像朝我們笑了笑。
“我們留給海洋的美麗不多了”
跟藏羚羊說聲再見,我們還在無脊椎動物展廳碰到了珊瑚、貝類和蜘蛛。雖然它們大多數并不起眼,但卻是生物多樣性的重要組成部分,廣布于地球的每一個角落。“住”在館里的只能算滄海一粟。

“我們身邊布滿很多藻類,所以我們看起來五顏六色的。”一只珊瑚得意地展示自己的美。不遠處的大堡礁卻難過地告訴我們:“如今,氣候變化造成的海洋熱浪越來越頻繁,對與我們共生的藻類造成一定影響,進而導致珊瑚白化。在過去的25年中,我們退化了50%,也影響了一部分魚類的生態系統。”
珊瑚是珊瑚蟲分泌出的外殼,當越來越多的珊瑚蟲察覺到:“我體內的植物怎么沒有發揮作用?”,它們就會想辦法驅逐那些無法發揮作用的小伙伴,只剩下透明裸露的組織。同時,它們也失去了最重要的食物來源,開始餓肚子。
“藻類的離開使原本艷麗的我們黯然失色,我們留給海洋的美麗不多了。”珊瑚礁抽泣著說。
“趕圩”長知識,科普市集妙趣橫生
在博物館里,我們穿越時間,一對劍齒虎兄弟不僅還原了貓科動物的傳奇,也將各種動物的命運軌跡編織在一起,一個跨越幾百萬年物種興衰的史詩片段感動眾人。
瞧,不遠處的動物影院擠滿了小朋友,4D 電影《劍齒王朝》正播放著古生物劍齒虎的故事。中國巴氏劍齒虎雖然名字中冠有一“虎”字,事實上它和現代虎基本上不沾邊,而是一大群貓科動物的通稱。片中,“主角”巴氏劍齒虎將和其他14種已經滅絕的古生物“復活”在鏡頭前,一場與生命的對話正娓娓道來……

意猶未盡嗎?請帶一份“感動”回家吧。逛完展廳,“趕圩”一個科普市集也不錯。這里有各類科普圖書和手繪科普長卷,有動物標本制成的文具,有精美絕倫的蝴蝶標本。通過這些標本,我們能更好地去認識周圍的生命,那些我們熟悉又忽略的,一草一木,一蟲一魚,一鳥一獸。

亦或臨走前體驗一把“足跡拓印”,在油泥和石膏上親手制作喜愛的動物腳印并帶回家。它們沉默不語,無需言語;他們不知時光,卻見證時光。
(來源:中國科普網 2022-07-31 作者:史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