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血干細胞具有自我更新和分化產生所有血細胞的能力。骨髓移植(Bone marrow transplantation, BMT)是通過靜脈注射向白血病或再生不良性貧血等難治性血液病患者移植正常骨髓細胞進行治療。骨髓移植使用的造血干細胞來源包括骨髓、臍帶血或從末梢血回收的PBSCT等,總稱造血干細胞移植(HSCT)。
骨髓移植將健康供體的相容性血液或骨髓細胞移植到當發生血液系統惡性腫瘤患者體內是恢復正常造血功能的有效解決方案,是臨床上應用最早的細胞治療手段。隨著醫學水平的提高,臨床骨髓移植數量增長很快。提高骨髓移植成功率保證骨髓移植患者的生活質量需要相應的基礎科學研究的進展。
造血干細胞細胞數量少,C57小鼠在造血干細胞功能及其調節機制的研究中應用最為廣泛。利用骨髓移植實驗觀察造血干細胞在受輻射受體小鼠體內的造血重建能力是評判造血干細胞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潛能的“金標準”。造血干細胞體內移植實驗不斷被優化,其中比較常用的競爭性骨髓移植實驗。
中國醫學科學院醫學實驗動物研究所放射性疾病課題組利用Ly5同型小鼠,受體小鼠(C57BL/6J-Ly-5.2)接受致死劑量全身照射預處理,受試C57BL/6J-Ly-5.1小鼠的供體造血細胞和來自C57BL/6-Ly-5.1/5.2小鼠的競爭性細胞混合后,靜脈輸注給受體小鼠,構建競爭性骨髓移植模型。在骨髓移植后不同時間點,收集外周血檢測供體細胞的嵌合率。評價分析供體造血干細胞的自我更新和分化能力。
受體小鼠照射總劑量為9.0 Gy,分2次照射,照射后2 h左右進行供體細胞注射,可以提高移植成功效率。選擇2.5×105受體同源(或者雜合細胞)的全骨髓細胞作為保護細胞(競爭細胞),在保證受體小鼠短期存活的條件下提升了供體細胞的檢出效率。在骨髓移植后1個月、3個月分別采血,應用流式細胞儀分析外周血中供體細胞嵌合率:1個月時嵌合率在70~80%;2~3個月時嵌合率是40~50%,證明骨髓移植小鼠模型成功構建。
該模型信息已提交到國家動物模型資源共享信息平臺(簡稱信息平臺),信息平臺致力于實驗動物資源與疾病動物模型信息的收集和共享,希望通過我們的努力,通過信息的集成與共享,更好的服務于國家重大科技攻關,助力于生物醫藥產業的發展。
歡迎廣大科研工作者通過信息平臺進行咨詢。我們歡迎致力于實驗動物領域研究的各位專家在我們的平臺分享您的研究成果,也歡迎各位專家在我們平臺開展動物模型相關技術的討論和研究!
參考文獻
1.Li C, Lu L, Zhang J, Huang S, Xing Y, Zhao M, Zhou D, Li D, Meng A. Granulocyt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 exacerbates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injury after irradiation. Cell Biosci. 2015 Nov 25;5:65. doi: 10.1186/s13578-015-0057-3. eCollection 2015
2.Zhang H, Zhai Z, Wang Y, Zhang J, Wu H, Wang Y, Li C, Li D, Lu L, Wang X, Chang J, Hou Q, Ju Z, Zhou D, Meng A. Resveratrol Ameliorates Ionizing Irradiation-Induced Long-Term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Injury in Mice. Free Radic Biol Med., 2013, 54:40-50
3.Zhang J, Yang R, Zhou D, Rudolph KL, Meng A, Ju Z. Exonuclease 1 is essential for maintaining genomic stability and the proliferative capacity of neural but not hematopoietic stem cells. Stem Cell Res. 2014, 12(1):250-9
信息平臺介紹:
信息平臺(https://www.namri.cn)在對我國動物模型、實驗動物資源及相關信息進行系統采集和整理的基礎上,構建涵蓋實驗動物資源開發、鑒定和評價、應用,以及動物實驗專屬試劑和儀器設備、基于動物實驗的科技外包服務等我國實驗動物領域權威的數據信息庫,為國內外從事實驗動物領域相關研究機構提供實驗動物模型、資源及相關信息數據查詢、供求單位需求信息發布和詳細資料展示等一站式服務,推動我國實驗動物領域信息共享,滿足不同層次、不同研究目的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