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1日至27日,國家“十三五”科技創新成就展在北京展覽館舉行。此次成就展以“創新驅動發展 邁向科技強國”為主題,重點展示我國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建設創新型國家所取得的重大成果。
中國醫學科學院醫學實驗動物研究所擔當國家責任、落實國家疫情攻關任務、秉承國家意志,此次展出共有7方面科技創新成果出院校,其中1方面科技創新成果出自我單位!
首創COVID-19疫苗保護性的動物模型評價技術并向全球公布,完成了國家部署80%疫苗的評價

中國醫學科學院醫學實驗動物研究所團隊培育ACE2高度人源化的動物,體內證實了病毒受體,遵循科赫法則證實了COVID-19的病原體,再現了病毒感染、復制、宿主免疫和病理過程,率先構建了受體人源化小鼠和恒河猴模型,分別被科技部和Nature雜志評價為國際最早的新冠肺炎動物模型,為各主攻方向突破了技術瓶頸。
利用動物模型揭示SARS-CoV-2經呼吸道飛沫、密切接觸、氣溶膠、糞口、結膜等途徑的傳播能力,首創了COVID-19藥物有效性的動物模型評價技術,評價了126種藥物,篩選到8種有效藥物或抗體,傳播途徑與藥篩結果陸續納入衛健委診療方案第二至第七版,為疫情防控和臨床救治提供了實驗依據。
首創了COVID-19疫苗保護性的動物模型評價技術并向全球公布,完成了國家部署80%疫苗的評價,其中11種進入臨床試驗,包含第一個進入臨床試驗和第一個上市的疫苗。上述成果相關技術發表后被Cell, Nature, Science等200余篇論文引用,入選2020年度“中國生命科學十大進展”。
院校其余成果如下:
填補國內人工心臟領域空白,造福廣大心力衰竭患者

據《中國心血管健康與疾病報告2020》統計,目前中國心衰患者約890萬人,“心力衰竭是全球唯一呈增長趨勢的心血管疾病”。近30年來,心衰治療藥物無重大進展,無法逆轉心肌重構,心衰患者最終還是會走到心臟移植或植入人工心臟的階段。而我國心臟供體嚴重不足,每年心臟移植手術量僅600余例,大量的心力衰竭患者在等待供體的過程中喪失了寶貴的生命。
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率先開展并完成了中國第一個植入式人工心臟臨床試驗,該產品成為國內首個獲得注冊證的人工心臟產品并獲準進入臨床應用。在此基礎上,阜外醫院2019年開展了中國第一個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第三代全磁懸浮人工心臟CH-VAD的臨床試驗和臨床注冊研究。這不僅是我國醫學技術成熟的體現,同時也是我國綜合科技實力的體現。
原創降血糖天然藥物“桑枝總生物堿”研究與臨床轉化

中國醫學科學院藥物研究所團隊,以種桑養蠶副產物“桑枝”為藥材,歷時20余載,成功研發的降血糖原創天然藥物“桑枝總生物堿”,于2020年3月17日獲批上市,用于2型糖尿病治療,成為近十年我國首個獲批的降血糖中藥新藥。采用國際公認的“糖化血紅蛋白”金指標,開展與化學藥拜唐蘋以及與安慰劑比較的隨機雙盲大樣本臨床研究,發現其胃腸不良反應降低50%,打破了以往認為中藥單獨使用不能降糖的觀點。
該藥物獲中國、美國、日本等專利授權;入選2020年度中國重要醫學進展(藥學領域);獲批當年通過“國談”納入2020國家醫保目錄;并進入1000多家臨床機構,惠及更多的糖尿病患者。
抗感染新藥可利霉素獲新藥證書
中國醫學科學院醫藥生物技術研究所與相關企業采用合成生物學技術研制的國家1.1類創新藥可利霉素獲得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頒發的新藥證書??衫顾貙Ω锾m氏陽性菌有較強的活性,對紅霉素和 β-內酰胺類抗生素耐藥菌等亦有抗菌活性;與同類藥沒有完全交叉耐藥性;并有較高的親脂性,口服吸收快,組織滲透性強,分布廣,體內維持時間長,有較好的抗生素后效應。它對一些陰性菌也有很好的療效,對厭氧菌、衣原體和支原體等都有活性。
此外,臨床研究表明,可利霉素對新冠病毒具有一定的效果,能夠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與肺部炎癥,藥物安全性良好。目前認為,該藥對新冠肺炎的重癥及危重癥患者、病毒核酸復陽,以及經治抗病毒治療失敗患者,有明顯效果,無明顯的不良反應。
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試劑盒(熒光PCR法)與新型冠狀病毒IgM和IgG抗體檢測試劑盒
中國醫學科學院病原生物學研究所科研團隊最早發現新冠病毒,在此基礎上第一時間建立病毒核酸PCR檢測方法,并啟動研發診斷試劑,首批通過湖北前線國家衛生健康委組織的現場考核。與相關企業共同研發的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核酸檢測試劑盒(熒光PCR法)獲得國家醫療器械批件(國械注準20203400179),該試劑盒于2020年5月被列入世界衛生組織應急使用清單,并通過院校向海外約15個國家捐贈。
圖 新型冠狀病毒檢測試劑盒
此外,該科研團隊初步闡明了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后體液免疫特征,率先提出聯合應用IgM抗體檢測提高早期病人檢出率,通過分析,明確使用IgM抗體檢測方法可將咽拭子PCR檢出率從不足50%將診斷率提高到90%以上,為臨床開展病例早期篩查提供高質量的檢測試劑,相關研究發現被世界衛生組織官方文件參考引用。與相關企業共同研發的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IgM、IgG抗體檢測試劑盒(磁微粒化學發光法)獲得國家醫療器械批件(國械注準20203400366、國械注準20203400365)。作為機體抵抗病毒感染的重要免疫應答產物,血清特異性抗體迅速被應用于新型冠狀病毒的實驗室檢測中,與核酸檢測聯合用于患者的快速診斷和篩查工作。
以上三個試劑盒的研發和投入市場,已經惠及全球26個國家和地區民眾,為助力全球疫情防控做出貢獻。
造血干細胞的“神奇之旅”
中國醫學科學院血液病醫院團隊聯合相關團隊取得的研究成果“造血干細胞的神奇之旅”入選“十三五”科技成果展。圍繞臨床骨髓移植中植入不良的現狀,科研團隊首先從胚胎造血發生解析種子細胞(造血干細胞HSC)的來龍去脈,給正常血細胞制作了“身份證”(基因表達圖譜),并揭示了干細胞移植后一周內快速繁殖將身份轉變為許多后代細胞的動力學過程。同時通過抗氧化處理改善干細胞生長的“土壤”(骨髓造血微環境),顯著提高干細胞的植入,并在臨床上得以應用。

自主研發的腸道病毒71型滅活疫苗,有效降低我國兒童手足口病的發病率
由中國醫學科學院醫學生物學研究所自主研發的腸道病毒71型滅活疫苗(人二倍體細胞)(EV71疫苗),也在本次展出之列。
EV71疫苗是國家預防用生物制品1類新藥,2015年獲批上市,適用于6~71月齡嬰幼兒,是全球首個預防腸道病毒71型感染引起的手足口病疫苗。該疫苗的問世,對于有效降低我國兒童手足口病的發病率,尤其是減少該病的重癥及死亡病例,保護我國兒童生命健康具有重要意義。同時,也表明中國通過疫苗研發生產方面的創新,在全球衛生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章:https://mp.weixin.qq.com/s/HnW20-9G9mGEa9U1D-FuC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