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結核病診治不等于成人結核病診治的“縮小版”,易發生漏診,耐藥結核病治愈率低,診治難度大。為攻下這些難題, 兒童結核防治形勢嚴峻
兒童結核病為0-14歲兒童所患的結核病。世界衛生組織(WHO)2019年的結核病報告顯示,全球每年新發兒童結核病例高達112萬,約有20萬死于結核病。
但兒童結核病的登記病例數量仍遠低于實際病例。據悉,按年齡上報結核病的國家中,兒童結核病例的發現率僅為40%,其中60%的漏報病例主要集中在印度、中國等5個國家。
我國的兒童結核病防治形勢同樣嚴峻:2018年,中國15歲以下兒童結核病例上報數遠低于WHO估算的人數;5歲以下兒童結核病的上報比例則更低。
本次論壇上,專家們呼吁社會各界提高對兒童結核感染的關注程度,尤其是關注兒童結核潛伏感染的預防治療、兒童結核病診治問題,“這對于減少兒童結核病例、最終實現全球‘終止結核病’的目標具有重大意義。”
將研討結核病診治、免疫機制、新藥研發等問題
兒童結核病在諸多層面都與成人結核病存在巨大差異,診治難度較大。
從診斷來說,兒童結核病患者載菌量較低,因此痰涂片和結核分枝桿菌培養的陽性率均低于成人。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肺三科主任李國保稱:“有時候太小的孩子不會咳嗽、也沒有痰,要診斷只能抽取胃液,但是結核分枝桿菌在酸性環境里很難存活。”兒童結核病的臨床特點也與成人不同,易發生漏診。
在治療方面,兒童結核診治也存在巨大缺口。數據顯示,在112萬兒童新發結核病例中,有2/3病例并未能診斷并接受治療。此外,耐藥結核病治愈率低、結核藥物沒有兒童使用劑量等問題也是造成兒童結核病治療困難的原因。
據了解,本次論壇的討論范圍將涵蓋結核病診治、免疫機制、新藥研發、新型疫苗、耐藥機制、最新治療方案等。申阿東教授表示,不僅希望各專科醫院和綜合醫院的兒科醫生都能進一步認識兒童結核病,規范診療標準,減少漏診率;還希望在此基礎上,聯合國內外兒科界專家共同推動兒童結核病的研究,提高結核病患兒的生存質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