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先進材料》在線發表了山東大學齊魯醫院(青島)教授高海東聯合山東大學前沿交叉青島研究院教授李春霞的最新研究成果,報道了其在乳腺癌治療研究方面取得的新進展。

乳腺癌治療研究取得新進展。 山東大學供圖
隨著新型靶向藥物和免疫治療的廣泛應用,包括乳腺癌在內的多種惡性腫瘤患者的預后和生存期得到明顯改善,但休眠腫瘤細胞作為一種特殊類型的惡性細胞幾乎能夠抵抗現有的所有藥物治療手段,最終導致腫瘤復發。
該研究以李春霞團隊設計的具有腫瘤細胞自毀性和多酶活性的新型抗乳腺癌材料CQG NPs為基礎,高海東團隊利用獨立構建的BALB/c人源腫瘤異種移植模型和多種CDX模型,通過大量體內外實驗和臨床組織樣本證實了CQG NPs具有同時誘導乳腺癌細胞焦亡和銅死亡的協同增效作用。通過多種生理學指標監測,證實CQG NPs具有良好的活體耐受性。
在機制方面,該研究闡明了CQG NPs通過抑制核因子-紅細胞2相關因子-醌氧化還原酶信號通路,破壞腫瘤細胞的特異性抗氧化防御機制。此外,結合其優異的多酶活性,CQG NPs可以激活 NOD 樣受體蛋白介導的細胞焦亡。
同時,CQG NPs自毀性崩解釋放的銅離子可以引發腫瘤細胞銅死亡,并且通過谷胱甘肽醌配體之間的反應消耗內源性銅螯合劑,進一步增強癌細胞對銅死亡的敏感性。
更重要的是,CQG NPs誘導的細胞焦亡和銅死亡可以共同促進免疫抑制性腫瘤微環境的重塑,顯著增強免疫細胞對腫瘤組織的浸潤,從而激活強大的全身免疫。
總的來說,該研究為更好地抵抗腫瘤細胞休眠、預防腫瘤復發、改善腫瘤臨床預后提供了全新策略。
相關論文信息:https://doi.org/10.1002/adma.202308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