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AIDS)是由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引起的慢性傳染病。聯合國艾滋病規劃署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全球約有8560萬人感染HIV,4040萬人死于艾滋病相關疾病,現仍有3900萬艾滋病患者,且該數目依舊在逐年上升。現有的抗逆轉錄病毒療法(ART)雖可有效控制血液中HIV病毒的復制,但卻無法根除潛伏在免疫細胞中的HIV儲存庫,患者一旦停止ART治療,HIV儲存庫迅速啟動轉錄,造成血液病毒載量的升高,這也是艾滋病無法治愈,患者需要終生服藥的原因。因此,亟需研制長期有效甚至完全控制艾滋病(功能性治愈)的新策略。
中國科學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中山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深圳)、廣州醫科大學附屬市八醫院等合作,在該領域中取得了新進展,相關研究成果以“Arsenic trioxide-induced apoptosis contributes to suppression of viral reservoir in SIV-infected rhesus macaques”為題發表于國際知名學術期刊Microbiology Spectrum。
激活殺傷(shock and kill)策略被認為最有希望治愈艾滋病的策略,即通過使用儲存庫激活藥物激活潛伏的HIV儲存庫,促進HIV原病毒轉錄和復制,以便更容易被免疫系統或抗病毒藥物識別而清除。三氧化二砷(As2O3,砒霜的主要成分)作為一種有效治療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APL)的臨床藥物。研究團隊使用三氧化二砷聯合ART治療猴艾滋病毒(SIV)急性感染獼猴,發現該療法能夠顯著延緩艾滋病的疾病進展,甚至部分獼猴停藥后長期未出現病毒反彈。同時,對三氧化二砷影響HIV儲存庫的機制進行探討,發現三氧化二砷能夠影響HIV生命周期的多個過程的基因表達,包括HIV進入細胞、轉錄起始、感染相關、宿主限制因子。重要的是,發現三氧化二砷具有特異性誘導儲存庫細胞凋亡的潛能。
研究團隊前期在SIV慢性感染獼猴中,也發現三氧化二砷顯著提升了ART治療艾滋病的效果(Advanced Science. 2019)。總之,團隊在SIV慢性感染獼猴和急性感染獼猴中評價了三氧化二砷對艾滋病的功能治愈效果,也對三氧化二砷影響儲存庫的機制進行探討,發現三氧化二砷既能夠激活儲存庫又能夠誘導儲存庫細胞凋亡,同時發揮“shock”和“kill”的功能。該研究有可能提升現有抗艾滋病治療的效果,對減少抗病毒藥物的使用及長期服藥的毒副作用以及降低經濟負擔等具有重大的意義。
廣州健康院博士后何依籽、廣州健康院博士吳春秀、博士研究生劉梓健為該論文的共同第一作者。廣州健康院副研究員李平超、特聘研究員陳凌、中山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深圳)教授孫彩軍為該論文的共同通訊作者。該研究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中國科學院青促會、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等的資助。
論文鏈接

三氧化二砷在SIV感染獼猴中的功能治愈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