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8日,南方醫科大學珠江醫院轉化醫學中心執行主任高毅團隊領銜的組合型生物人工肝轉化研究取得新突破,其自主研發的國際首個干細胞型生物人工肝藥械組合產品獲得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臨床試驗批文。
“本次獲批藥物臨床試驗的干細胞型生物人工肝使患者生存率從17%提升到87.5%,有望為肝衰竭患者提供新的救命治療體系。”8月31日,高毅接受《中國科學報》采訪時表示。
肝臟是人體內臟中最大的器官,因其具有合成、解毒、代謝、分泌、生物轉化以及免疫防御等功能,又被稱為“加工廠”。肝衰竭是肝臟疾病中最為嚴重的癥狀,我國每年新發病例達80萬例至100萬例,現有常規藥物治療與機械人工肝治療效果較差,死亡率高達70%~80%。
高毅團隊長期致力于相關研究。團隊在前期實驗中發現,不論是肝切除小鼠模型還是藥物性豬肝衰竭模型,炎癥機制存在于所有具有急性期特征的肝衰竭過程中。而間充質干細胞可以通過抑制過度炎癥導致的肝損傷,并通過旁分泌作用、分泌外泌體等方式發揮免疫調節、刺激組織再生作用。
在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的支持下,高毅組建了醫工復合型研發團隊,首次提出干細胞型生物人工肝并構建了“血液凈化用間充質干細胞”。它由一罐生長著人間充質干細胞的中空纖維膜式生物反應器構成,基于產品旁分泌機制,通過人工肝血液凈化模式開展治療。
大動物肝衰竭救治的實驗研究結果證實,血液凈化用間充質干細胞產品在肝衰竭的治療方案中效果非常好,治療生存率提升至87.5%,能夠有效抑制全身炎癥反應,改善內穩態,是一種非常有潛力的救命產品,有望推動臨床治療。
高毅表示,本次藥物臨床試驗預計開展兩年左右,如果順利通過,有望助力眾多肝衰竭患者重獲新生。